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  
柯尔克孜诺劳孜节
作者:路人  文章来源:网络  点击数  更新时间:2007-12-25 13:29:11  文章录入:admin  责任编辑:admin


  每年3月,在我国农历春分前后,当白羊星第一次在天空正南方升起时,山区、高原冰雪初融,沉寂了一冬的柯尔克孜牧村就开始欢腾起来,共庆自己的节日——诺劳孜节。这一天正值柯尔克孜历的一月十日,被视为新年之始,所以诺劳孜节也就成为他们辞旧迎新的节日。它有如汉族同胞的春节,寄托了高原民族丰收的喜悦和对来年幸福生活的憧憬。

   关于诺劳孜节的来历,有许多动人的传说。有一种说法是,在柯尔克孜族人心中,白羊星是造福人类的主神,它能使大地解冻、万物复苏、草木发芽、羊群产羔;而双鱼星则是草原上的灾难之源。所以,柯尔克孜人选择双鱼星降落、白羊星升 起的时刻欢庆,是希望一切灾难都能随着双鱼星的降落而去,幸福和吉祥能伴着白羊星的升起来到人间
事实上,诺劳孜节的产生,与草原民族的生产、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。时值春雨纷飞,草场青青,畜群欢腾,是放牧的最佳时节。在柯尔克孜历中,一月称小月,又叫“羊羔月”。每年的诺劳孜节之后,羊群就进入产羔季节,新一轮的劳作又开始了。辞旧迎新,自然值得庆贺。由此可见,诺劳孜节的产生,与节气、与农牧业生产有着必然的联系。

   诺劳孜节起于何时已不可考。据史书记载,隋唐时,诺劳孜节便成为漠北草原和广大西域地区各游牧民族的盛大节日。在叶尼塞河流域辽阔的大草原上,柯尔克孜族人欢度诺劳孜节时,人人衣着艳丽、头插纸花,女子登高远眺;男子在鼓乐声中驰马射箭、舞狮弄驼,欢唱痛饮。整个部落沸腾了。

  如今的诺劳孜节,内容在变,庆祝形式也在变,但有两样活动仍流传至今。

   火,在柯尔克孜族人的诺劳孜节庆祝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
  节日前夜,在帕米尔高原的柯尔克孜牧村里,家家户户毡房前都要点燃一堆篝火,一家老小和牧归的牛羊依次从火堆上跳过;全家人黎明即起,一家之主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树枝点燃一个火把,在人、畜头上各绕三圈,还要举着火把在畜 圈外走三圈。火光熊熊,燃烧着的是柯尔克孜族人的美好心 愿——盼望着驱走黑暗,带来快乐和健康。

   在诺劳孜节的早晨,柯尔克孜族人合家吃一顿“克缺饭”是必不可少的。勤劳的主妇用去皮的小麦、大麦等七种以上的原粮、牛羊肉以及各种野生调味作料煮成粥,作为新年的早餐。有的甚至全村人聚集在一起,吃百家饭、祈万家福。“克缺饭” 里记录着一段艰辛的岁月,也包含着柯尔克孜族人苦尽甘来的 感恩之情。传说在古时候一个寒冷的冬季,山川雪封、河水冰 冻,柯尔克孜族人无法磨粮,只好煮食原粮度日,一直持续到诺 劳孜节。没想到来年冰消雪融后,水草肥美、五谷丰登、六畜兴 旺,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好年景。在今天的柯尔克孜族人心中, 吃“克缺饭”是不忘历史、矢志奋发的最好的传统教育。不同的 是,现在的“克缺饭”里不仅有原粮,更有美味的肉食。

   在诺劳孜节的夜晚,举行盛大的篝火狂欢是免不了的。在奥孜库木孜(口弦)、却谱却尔的悠悠回响中,在库木孜、克雅克奔放的旋律里,一村老少尽情欢舞,唱着代代流传的《诺劳孜歌》,新的希望。 “旧的一年过去了, 欢乐的新年来到了。 祝愿我们岁岁平安, 祝愿我们人畜两旺。”

打印本文 打印本文  关闭窗口 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