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
新疆旅游发展大会 |
作者:佚名 文章来源:新疆旅游发展大会 点击数 更新时间:2018-09-08 10:19:22 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
|
—自治区旅游发展大会交流发言摘登
培育壮大旅游产业全力服务总目标 □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 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“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,推动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”的要求,紧盯“到2020年,实现接待国内外游客3亿人次,旅游总消费1万亿以上”目标,旅发委将从4个“做好”上努力。 一是理念引领,做好规划。重点做好《乡村旅游发展规划》和《南疆四地州旅游扶贫规划》,提升完善红色旅游、生态旅游、康养旅游、旅游公路、旅游公共服务等专项规划。面向全国,打造高端、个性、多样的旅游体验平台,培育精品旅游目的地;面向全疆,培育特色产品、完善产业链条,打造3小时城乡休闲旅游承接地;推进“多规合一”,加快建立自治区、地(州市)、县、乡区域间统筹推进、协调发展的规划体系。 二是需求导向,做好统筹。顺应游客期待,依托资源优势,丰富旅游产品,提升景区品质和内涵;围绕游客需求,完善交通、通讯、厕所等配套设施;针对突出问题,强化旅游管理,提升人民群众旅游“满意度”和“美誉度”,完善安全保障,确保旅游安全有序。 三是用好载体,做好宣传。围绕叫响“新疆是个好地方”品牌,全方位、立体式、全媒体、全民开展旅游宣传,提升旅游品牌影响力;推进旅游信息化、智能化,开发“一部手机游新疆”;突出补齐“购物短板”,加快推进旅游商品研发设计、推广销售,让新疆名优农副产品成为“新疆礼物”和宣传新疆的新名片。 四是实施旅游+,做好融合。+文化,讲好新疆故事;+体育,打造一批国内知名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品牌;+乡村、城镇建设,让美丽的乡村成为旅游的新亮点;+地质、+气象,丰富旅游业态;+金融,联合推出旅游金融产品,壮大市场主体。旅发委将继续深化与各部门及涉旅行业的对接合作,在融合中增强发展新动能。 自治区旅发委将以旅发大会为契机,推动新疆由旅游资源大区向旅游经济强区转变;由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体验式旅游转变;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;由门票经济向旅游综合消费经济转变;由旅游“一家”向“旅游+”融合发展转变,实现旅游高质量发展,让旅游成为拉动新疆经济增长的新动力。 全力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 □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加快新疆旅游产业发展,交通责无旁贷。 一是迅速凝聚共识。及时成立交通运输厅“加快推进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”领导小组,制定出台“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十二项举措”。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。研究开展《公路交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研究》,将支撑促进旅游发展纳入“交通强区”战略规划。组织制定《自治区旅游公路规划》《自治区道路旅客运输促进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》。 三是完善基础设施。加快推进景区路和风景道建设,构建内通外联、衔接顺畅的旅游公路网。积极推进S315唐布拉百里画廊旅游公路、G314布伦口—塔县—红其拉甫公路、塔里木沙漠公路等一批“交通+旅游”示范工程。 四是服务便捷出行。加快构建与铁路、民航、城市公交等相衔接的道路客运集疏运网络,推进联网售票、城市公交“一卡通”。加强公空联运,增设机场到重点旅游景区的客运班线。 五是体现区域特色。规划建设进出疆通道、南北疆经济走廊带、交通枢纽、旅游景区、城市周边的特色主题综合服务区,拓展服务功能,为全域旅游打好坚实基础。 下一步将突出规划引领作用。加快出台《新疆交通运输促进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》。按照“一路一景色,一步一风景”的设计理念,打造富有新疆特色的品牌景区;拓展交通旅游市场。整合优质交通资源、旅游资源,用市场机制推动“交通+旅游”综合开发;加大交通旅游供给。打造一套“路景合一、行游一体、主客共享”的公路慢行系统。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,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旅游提质升级;提升公路服务品质。推进多层次旅游公路服务设施体系建设、“厕所革命”、全区公路联网收费、非现金支付等服务,全面提升道路运行效率;优化旅游运输服务。创新旅游客运运力投放和退出机制。加快重点旅游景区客运站建设,提升旅游客运“一站式”综合服务能力。 发挥资源优势推动阿勒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□阿勒泰地委、行署 阿勒泰地委、行署贯彻落实自治区大力实施旅游兴疆战略,要搞好规划、打造线路、打造品牌、搞好推介宣传、带动产业发展。 一是高起点编制旅游规划。编制完成《全域旅游规划》等4个规划,确立“以旅游业为主体,牵动一产、托举二产”的发展思路和“不开荒、不开矿、不开水电”的“三不开”原则。 二是宽领域打造精品线路。以喀纳斯为龙头,推出以富蕴、阿勒泰市、禾木三大雪场和阿尔泰山千里画廊为支撑的“四区一带”冬季旅游线路和东起吐鲁番经富蕴到喀纳斯、中起乌鲁木齐经五家渠和北屯至喀纳斯、西起库尔勒经天山公路和克拉玛依至喀纳斯的“三轴六环”夏季旅游线路,构筑“高速路连县市、等级路连乡村、砂石路通景点”的公路网,“干线飞全国、支线飞全疆、通航飞景区”的航空网和“环绕准噶尔盆地欣赏大美新疆”的铁路网。 三是高质量打造旅游品牌。围绕“净土喀纳斯,雪都阿勒泰”核心品牌,打造红色游、绿色游、银色游、金色游和文化游的产业品牌;打造“黄金宝石低氘水”“驼奶蘑菇大尾羊”“驼绒哈绣宝石画”的产品品牌;打造“道路通、宾馆热、厕所净、环境优、人文好”的服务品牌。 四是多渠道做好推介宣传。用好媒体、互联网和游客平台,鼓励网络达人成为阿勒泰旅游的宣传者。与国内高端媒体和旅游业大型企业建立实际合作关系,提升阿勒泰旅游的业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。 五是新思路带动产业发展。坚持构建“千里画廊、百村增收、万户就业”的产业格局,引导农牧民参与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,探索现代旅游业态与草原牧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度融合、相生互动的新模式。 着力把吐鲁番旅游业打造成富民产业 □吐鲁番市委和政府 吐鲁番市深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发展旅游业总体部署,紧抓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释放的红利,高起点、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发展,切实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促进群众增收的富民产业。 一是实施景区升级改造,盘活传统优势资源,构建大景区品牌体系。围绕历史文化游,推进交河故城、高昌故城、长城烽燧“三个世界文化遗产”保护开发,放大交河故城、高昌故城、坎儿井乐园、吐峪沟村寨等景区内涵,提升13个国家级文物景点整体品质。围绕自然生态游,抓好火焰山国家地质公园、艾丁湖国家湿地公园等大景区建设。规划建设5个葡萄主题公园,推动观光游向深度游转变。 二是丰富旅游业态,整合旅游产品,拓宽旅游产业发展空间。举办小型化、多样化“快闪”景区文化活动,推出沙疗康养、沙漠排球、沙漠冲浪、景区观日等体验式项目。发挥民间工匠艺人作用,挖掘制作吐鲁番织锦、壁画等一批文创产品,开发葡萄酒、桑葚干、哈密瓜汁等一批精品农副产品。 三是完善功能配套,优化旅游环境,着力提升服务水平。加大航线培育力度,旅游航线由2016年的3条增加到目前的11条,通航城市达15个。协调推动乌吐动车“公交化”运行,开通旅游专线和线路车,构建机场、高铁站直通景区的快捷交通体系。大力发展智慧旅游。 四是抓好乡村旅游,搭建富民载体,带动群众就业增收。实施19个特色旅游小镇建设,引导农民建设精品采摘园、观光园30个、民宿客栈165家、星级农家乐174个,以旅游助推乡村振兴。大力发展农家特色餐饮,培育旅游富民产业链,带动4万名群众吃上“旅游饭”。 五是加大营销推介,强化政策扶持,助推旅游业快速发展。充分发挥自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作用,制作宣传推介片、微视频,并在内地主要客源城市开展推介活动。扶持一批成长性好、竞争力强的旅游龙头企业发展壮大。 为喀什旅游快速发展“添砖加瓦” □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 2017年以来,上海援疆前指将旅游援疆作为上海产业援疆的重要内容,围绕总目标主动聚焦脱贫攻坚任务,坚持扩大规模、提升效益并重推进,强化统筹、整合资源,创新方法、分项实施。 坚持精准营销,助力“送客进喀”常态运行。以上海为中心、以长三角为辐射带,大力开展喀什旅游宣传营销;指导企业建立游客回访机制,及时提升服务和产品品质。2017年以来,我们多方协调上海航空和旅游骨干企业,以开行旅游包机、旅游专列为切入口,瞄准优质客源,积极培育喀什旅游长三角市场。今年上海已开行旅游援喀包机13架次、送客1600人,均为喀什八天七夜游;开行旅游援喀专列5趟、送客2000余人。 坚持精准扶贫,助力旅游富民落到实处。近年来,上海援疆前指投资近7亿元,助力喀什打造泽普金湖杨、巴楚红海、宗郎灵泉等南疆旅游地标,在此基础上完善旅游产业链,带动旅游就业创业,实现旅游就业3万余人。在对口援建四县探索“企业+合作社+农户”形式,试点推进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,帮助完善设施、开发项目、开拓市场;将乡村旅游示范村纳入旅游包机线路,组织游客购物实现农民增收;扎实推进旅游就业工程,今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岗位400余个。 坚持优化品质,助力旅游业态创新发展。积极引入上海高校旅游规划骨干队伍,开展喀什旅游资源普查,编制地区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喀什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,助力喀什建立完备的旅游规划体系。依托“旅游+”平台,推进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设立喀什分部,力争打造南疆文化旅游地标。联手西藏阿里地区开发新藏线自驾游线路,今年新藏线自驾游客已突破3万人。推动房车旅游,首批10辆房车已运抵喀什。 坚持塑造品牌,助力“醉美喀什”誉满申城。推动沪喀两地企业联手踏勘项目、踏勘线路,策划推出了喀什五日游、八日游、十日游等精品线路。争取上海市旅游局支持,建成新疆旅游上海推广服务中心,筹建上海喀什旅游宣传推广中心,并协调沪喀旅游企业建立“沪喀旅游营销联盟”,依托上海50个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和188个旅游信息服务点,推介新疆旅游。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旅游经济强区 □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自治区发改委在深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,完善政策配套,促进转型升级,培育发展新动能等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。 一是强化规划统筹。积极将旅游业纳入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》,突出旅游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位置。 二是抓好项目建设。建立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,编制落实自治区《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三期建设方案》。落实中央及自治区预算内资金5.7亿元,支持重点文化旅游项目、乡村旅游及红色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。铁路、公路、机场等旅游交通设施建设保障力度不断提高。 三是拓宽融资渠道。研究设立新疆旅游产业发展基金,组织完成了自治区首支发行12亿元的旅游产业专项债券申报工作。 四是完善配套政策。制定了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总体方案〉的意见》《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实施意见》等。降低了不合理景区门票价格,落实了旅游星级饭店用电与一般工业企业用电同价政策,并及时调整涉及旅游行业的收费标准。旅游援疆工作有效助力旅游发展。 同时还为促进旅游业发展制定了具体措施。 一是加强旅游发展顶层设计。构建以自治区规划为总纲、地州规划为框架,自治区旅游发展规划为基础,各个区域层次规划衔接相对完整的规划体系。全面落实自治区《实施新疆旅游业发展“十三五”规划三年行动方案》。 二是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。认真落实2018年中央预算内资金项目建设任务;组织实施自治区预算内资金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;着手开展国家新增的72个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。 三是提升交通旅游服务保障。加快铁路在建项目建设,推进乌鲁木齐机场改扩建、乌鲁木齐至喀什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,规划建设一批通用机场,鼓励开通短途旅游观光航线,协调加大旅游专列开行力度。 四是优化旅游发展市场环境。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动态管理机制。做好旅游市场价格监管工作。进一步降低一般工商业电价。 五是扎实推进旅游援疆工作。协调援疆省市持续加大“送客进疆”“产业援疆”“人才援疆”力度。 打造中国屯垦旅游主体品牌 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(旅游)局 近年来兵团旅游业为推进兵团“三化”建设、发挥“三大作用”作出了积极贡献。 一是旅游效益逐步扩大。截至2017年底,兵团拥有旅游企业381家;旅游星级饭店62家;国家A级旅游景区55家。2017年旅游总人数与旅游总收入双双同比增长三成以上。“中国屯垦旅游”主体品牌影响力日益扩大。 二是发展环境日趋优化。兵团出台了《兵团贯彻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〉的实施意见》,编制完成了《中国屯垦旅游发展专项规划(2014-2030)》等一系列旅游规划。 三是景区建设再上台阶。2017年185团白沙湖景区成为兵团首家5A级旅游景区,第六师一万泉旅游景区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,第四师伊帕尔汗景区被命名为全国首批“工业旅游示范基地”。一系列重点景区的建设带动了兵团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提升。 下一步,兵团旅游工作将以发展全域旅游和大众旅游为方向,发挥兵团人文资源丰富、生态与大农业资源特色明显以及交通区位布局的优势,全力实施“厕所革命”。兵团党委研究制定了兵团旅游厕所建设新三年行动方案,计划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000万元,用于旅游厕所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,全面提升兵团旅游公共服务水平;加快推进资源重组。以改革为契机对旅游资源进行优化重组,引入社会资本推进重点领域投资,形成民营、国有和政府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;积极促进产业融合。建立产业融合发展机制,形成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集群。 推动旅游资源大州向旅游经济强州迈进 □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委和政府 昌吉州旅游资源十分丰富。今年以来,我们坚决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决策部署,努力使旅游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。1—7月,全州接待游客1410万人、同比增长37%,实现旅游消费239.7亿元、增长42%。 坚持顶层设计,统筹推动全域旅游发展。高标准制定全域旅游发展规划、意见和优惠政策,成立由州党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旅游工作领导小组,组建州文化旅游投资公司,设立10亿元文化旅游投资基金,政策扶持、资金保障、强化管理等多措并举,推动旅游业快速发展。 强化全域理念,构建“大景区”格局。以世界“双遗产”为龙头,带动江布拉克、玛纳斯湿地公园等一批景区快速发展,打造“环游天山·千里黄金线”和“天山百里丹霞”精品路线,以交通贯通推动旅游业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,形成南部天山自然观光、中部绿洲田园风光、北部沙漠生态游览为主体的全域旅游格局。 推进产业融合,借助“旅游+”促进产业体系升级扩容。加快旅游与工业、农业、文化等多业态融合,推进新疆农业博览园、玛纳斯葡萄酒博览园、木垒万亩旱田农业公园建设,培育特变电工、古城酒业等工业旅游示范点,打造新疆大剧院、北庭故城遗址全民教育基地等文化旅游品牌。 激发市场活力,催生旅游业发展内生动力。做大做强州县文化旅游投资平台和龙头企业,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发展。树立大宣传、大营销理念,开发运行智慧旅游平台,开展“丝路庭州嘉年华·昌吉周末快乐游”等节庆活动,常态化推进与福建、山西两省“游客互送”,展示“新疆是个好地方”的美好形象。 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拓宽旅游业扶贫和富民渠道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建成星级农家乐146家。打造奇台县半截沟镇等10个特色乡镇、玛纳斯县小海子村等18个示范村,昌吉杜氏旅游、木垒传统古村落成为乡村旅游知名品牌,直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万人。 积极探索“旅游+”培育全域旅游发展新动能 □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党委和政府 巴州把“旅游+”作为加快旅游业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,积极探索旅游产业融合新路径和发展新模式,拓展旅游产业面,拉长旅游产业链,推动全域旅游发展。 大力推动“旅游+文化”。深挖楼兰文化、东归文化等独特内涵,与时代精神相结合,将文化灵魂深深植入到旅游业的全过程。举办美食节、捕鱼节、玉石节等20项文化节会旅游活动,让更多游客体验当地独特文化。加强小河墓地、营盘古城等5处自然文化遗产保护,让文化遗产在旅游开发中体现全新价值。提升推广《东归·印象》《探秘阿耆尼》等优秀演艺作品。 大力推动“旅游+农业”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,发展庭院经济、推进精准脱贫,加快开发田园观光、民俗体验、乡村康养等乡村旅游产品。现已创建休闲农业旅游示范点24个、农业精品采摘园120处,打造中国美丽田园景观2处,星级农家乐发展到221家,吸纳8300名群众转移就业。 大力推动“旅游+体育”。把体育健身融入旅游全过程,积极发展具有民族风情特色的体育运动,注重游客参与度。 大力推动“旅游+生态”。依托森林、草原、戈壁、沙漠等多类型生态资源优势,继续推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、生态湿地、国家森林公园等为代表的旅游开发建设模式,巴音布鲁克景区创建为自治区级生态旅游示范区,综合性休闲度假项目增加到8个。 大力推动“旅游+城市休闲”。在城市建设各个环节中渗透旅游元素,按照建筑成为景观、街区成为景点、城镇就是景区的要求,加快构建有历史记忆、文化脉络、民族风情的特色旅游城镇体系,推动形成旅游发展新亮点。 大力推动“旅游+特色餐饮”。深入开展精品菜肴、特色小吃研发评选活动,推出60多道富有地域特色、体现巴州味道的养生美食和名品菜系,开发建设10个特色餐饮街区,打造舌尖上的巴州。 大力推动“旅游+地标性商品”。着力开发芦苇手工、骨雕根雕、玉雕石刻等90余种民族特色手工艺品,包装打造轮台白杏、库尔勒香梨、若羌红枣等具有巴州特色的“名优特新稀”农副产品。 发挥金融服务职能助推旅游升级发展 □工商银行新疆区分行 在新疆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,作为国有大型银行,发挥金融服务职能,助推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有独特优势,责无旁贷。 工商银行新疆区分行历来高度重视支持旅游业发展,近年来不断创新举措、产品、服务,先后融资支持了天池、喀纳斯等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,通过并购重组、股权债权融资,支持了一批投资公司、酒店、旅行社,累计发放各类融资超过200亿元,其中支持景区配套道路及机场建设超过100亿元。自2017年起,更是将旅游行业作为幸福产业重点予以支持。在支持“惠民旅游”方面,深化与旅游企业、景区、旅行社、交通部门合作,门票自动化系统、旅游卡卡通、旅游大出行场景建设等项目推广卓有成效,大大便利了广大游客畅游新疆。 当前,新疆“旅游+”新业态不断涌现,“全域旅游”发展加速,为旅游业和金融机构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。我行将积极适应旅游消费大众化、需求品质化、发展全域化等新趋势新需求,采取“融资+融智”综合服务模式,全面加强对旅游业的服务支持。 一是从顶层高度提供全产业链金融服务。运用工商银行全集团服务优势,借鉴系统先进经验,建立三级专家团队,打造专业特色机构,制定专属政策,优化金融服务和产品组合,从整体合作、全产业链上切入到新疆重点景区建设、行业整合发展中。未来三年,向区内符合条件的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提供500亿元意向融资支持。 二是发挥金融旅游合作示范引领作用。重点支持推动一批有影响的、4A级(含)以上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项目。利用集团子公司和机构力量,向企业和景区运营主体提供融资筹划、战略投资引入、混合所有制改革、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专属服务。 三是提供线上线下全面配套服务。积极探讨“政府风险补偿+银行+经营商户/旅游农户”模式,为交通、餐饮、住宿等各环节小微企业、个体工商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。运用“智慧银行”平台,与旅行社、景区、电商平台对接,搭建旅游新业态。
来源:新疆日报 |
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