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|
喀什香妃墓 | |
作者:admin 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:2007-12-21 12:50:10 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 |
|
|
阿帕克霍加墓—又叫香妃墓,坐落在喀什市东郊5公里处的浩罕村,是一座典型的伊斯兰教式的古建筑群。陵墓始建于1640年前后。据说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72人,因其中葬有明末清初喀什著名伊斯兰教“依禅派”大师阿帕克霍加而得名。阿帕克霍加是墓中第二代人,曾一度夺得叶尔羌王朝的世袭政权,更成为17世纪“依禅派”伊斯兰教的首领,名望远远超过其传教大师的父亲。 陵墓由门楼、大小礼拜寺、教经堂和主墓室5部分组成。正门前地势开阔乎坦,四周古杨参天。门楼不大,却十分华丽。与门楼紧连的一座小型清真寺供附近穆斯林日常礼拜之用。陵园西部的大型礼拜寺,为三合院形式,有正面敞廊15间,后部砖殿8间。逢宗教节日,南疆各地穆斯林们在朝拜阿帕克霍加墓之前,先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礼拜仪式。陵园正北有一穹顶教经堂,圆顶中空,自成一组,造型极别致。这里是当年阿帕克霍加与其父讲经习典之所。
传说清乾隆皇帝的宠妃,名叫伊帕尔汗的“容妃”,逝世后遗体被运回喀什,亦葬于此。陵堂内还摆放一部当年运送灵枢的马车。伊帕尔汗身上总有一股浓郁的沙枣花香,因此得了“香妃”美名。因此阿帕克霍加墓也叫“香妃墓”。但据史料记载及今人考证,乾隆皇帝所纳的叶尔羌和卓氏(香妃)在宫中生活28年后,53岁病逝,葬于河北省清东陵,这里并不是真正的“香妃墓”。1988年,阿帕克霍加墓被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。 |
|
![]() 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