![]() ![]() |
传统手工艺织品—艾德莱斯绸 |
作者:天山雪 文章来源:网络 点击数 更新时间:2007-12-21 15:21:30 文章录入:admin 责任编辑:admin |
|
艾得莱斯绸产于洛浦县吉牙乡,位于洛浦县西北部,玉龙喀什河中下游东岸。古代和田,是丝绸之路南路的交通枢纽,是重要的丝绸集散地,是西域三大丝都之一。公元前二、三世纪和田的丝绸贸易就已兴旺,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,丝绸贸易更加繁荣,唐代进入鼎盛时期。据记载南北朝时期一批过境商人,一次就运输丝绸4300多匹。大批的中国丝绸主要经丝绸之路南路运往中亚、中东直到地中海沿岸国家。"商胡贩客,日款于塞下","不绝于时月"。和田在丝绸交易上的历史地位久享盛名。唐代和田地产的"施绸"多销往中原,为中原王朝的王公大卿所抢购。 凡外地来和田的人,几乎都说和田的维吾尔族姑娘长得漂亮,细细的弯眉,明亮的眼睛,高高的鼻子,均匀的身材,再穿上“艾特莱丝”绸制作的连衣裙,越发显得婀娜多姿,风姿绰约. 艾得莱斯绸是和田的特产。和田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丝绸之乡,蚕茧总产达到全自治区产量的70%以上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,生茧生丝除部分外销外,基本都在本地织成艾特莱丝绸。历史上曾记载,公元十世纪于阗国王曾带大批和田制作的“胡锦”、“西锦”到中原进行商贸交易。在中原十分抢手。尽管目前还无直接依据说明艾特莱丝绸就是“胡锦”、“西锦”。 ![]() 艾得莱斯绸图案富于变化,样式很多,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、枝叶、巴旦木杏、苹果、梨等。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、流苏、耳坠、宝石等。采用工具图案的木锤、锯子、镰刀等,采用乐器图案的有热瓦甫琴、独它尔琴等。其他还有栅栏、牛角等。各种图案具有强烈和田地方特色,是和田人民生活美在服装上的艺术反映。图案中瓜果、枝叶运用得较多,表现了和田是瓜果之乡这一特色。采用的热瓦甫琴、独它尔琴图案较普遍,显示了和田歌舞之乡的特色。另外,和田维吾尔族妇女喜爱的饰品也多有表现。有的图案较为直观,很容易辨认。有的图案则运 ![]() 和田大部分县都生产艾特莱丝绸。最集中是在洛浦县的吉亚乡,吉亚乡紧靠玉龙喀什河,是蚕桑产区,也被认为是爱特莱丝绸的中心产地。这个乡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织艾特莱丝绸,不少家庭当男方娶亲和女方择婚时,往往要打听对方会不会织艾特莱丝绸,技艺怎样。50年代以后,和田的缫丝逐步用机器代替了纺车。但制作艾特莱丝绸的生丝多选择用纺车纺出的生丝。制作艾特莱丝绸也是手工操作。织绸机一人多高,制作时很辛苦,需手脚并用。图案是通过扎染制作。有技艺的工匠根据图案的需要,将经线用玉米皮扎起来,浸到矿物和植物的染料液中着色,根据图形排列在织机上绷紧,这样浸染出的丝线具有由深至浅的色晕,制作者手拿织梭飞快地在经线上串来串去。近几年,虽然机器制作出的绸子数量占有绝对优势,而且也能织出艾特莱丝绸的效果,但无论直观、质地、手感都难以和手工制作的艾特莱斯相提并论。近几年市场上又有了化纤丝,有人在素绸上印染艾特莱斯图案,有的图案一经水洗,便掉色,价格也较低廉。民间的艾特莱丝绸工匠严守传统工艺流程,一丝不苟,因而在市场上赢得信誉。 |
![]() ![]() |